有时我想,如果每个孩子的家里都有一面涂成白色的墙,还有好多的彩笔,他们可以在上面任意涂抹,没有大人的干涉,该有多好。

所谓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就是培养孩子形成主动生活学习的行为惯性。在少儿美术教育实践中,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必备功课。罗素认为“教育主要在于本能的培养,而不是压抑本能”,大人们如果让孩子处在被动接受地位,把技术混同于艺术,专业技术的训练成为教育的目的,使教学成为毫无兴趣可言的机械运动,孩子的潜能受到限制,向上的、放松的、自由的、趣味的部分遭到“严格训练”的扼杀,这将是种灾难。少儿美术教育的实质不是规范也不是塑形,而是通过绘画手段开发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审美力等,这个引导、发现、表达、创作的过程就是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艺术素质和人格精神品质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孩子的天性激励欣赏加持的过程,更是发现并尽量完好地保护孩子天性中最本真、最具灵性的天然之态免遭破坏的启蒙教育过程。

大人们首先最应该懂得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要认识到孩子们作画,都是想自由自在地绘出自己认可的美的世界,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与感受,孩子们的创作过程也是他们本真地表现现实世界和他们内心世界的心路历程。每个大人都有义务宽容孩子的天性、维护孩子的面子、赞美孩子的进步,从而使孩子自主创作的欲望得到增强。

孩子的天性有其内在的规律,这需要老师和家长懂一些少儿心理学。崇尚美的本能是孩子们美术能力升华的重要动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能及时给予理解、呵护、引导、赞赏、激励、强化。护持好孩子心中的艺术之芽,发挥孩子学习的能动性,肯定孩子的些微进步,以愉悦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引导其无限的创造力,让孩子在美的教育氛围中和谐愉悦地发现艺术之美、享受艺术之美。

儿童美术教育的先驱者,被后人誉为“儿童绘画之父”的奥地利儿童美术教育家弗兰兹·西泽克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认为:“儿童的绘画与成人的不一样,甚至比成人的更纯真,更富创造性,对儿童的美术教育不能简单化地按照成人的意志以成人的标准教给儿童成人的画法,儿童美术教育应以儿童的自由表现为主,重在发现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本能和创造热情。”回到现实,大人们有他们后天造就的判断标准的卡尺,往往他们的游戏规则和评判标准总是有个“标准像”,“标准像”是大人们定的,其实很多大人不懂,他们并不知道“标准像”不艺术、不好看。因此,大人们要警惕,要珍惜孩子们的真情实感,不以成人之尺度小儿之作。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与众不同的种子,“科学是求同的艺术,艺术是求异的科学”,要树立挖掘求异思维的内涵。时时记住,我们尽量要懂孩子的心理,每个孩子对现实世界观照的差异性是很珍贵的,儿童画的珍贵之处就是在于奇思妙想、心灵的抒发、自由的表达。孩子们可能不知道,这些都是令众多艺术家羡慕地方,甚至成为他们毕生追求的艺术状态。

有时鼓励孩子们跷跷脚,鼓励他们伸伸手,他们就够着了,就进步了,从而绘画兴趣得以持续、发扬,再扶一扶,让他们走起来,瞧准机会推一把,他们就能闪光,也会长出翅膀。

给一面白墙,任他们信马由缰。

作者:朱长久 来源: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